欢迎光临本店     登录 注册   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事业部!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 > 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 经济管理类 > 管理学原理

浏览历史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prev next

  • 商品货号:20140827008
  • 所属系列: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 经济管理系列
    商品重量:0克
    作者:暴丽艳,林冬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9787302376590
    出版日期:2014年9月
    开本:16
    图书页数:392
    图书装订:平装
    图书规格:190mm×260mm
    版次:1-1
    印张:392
    字数:535千字
  • 上架时间:2014-08-27
    商品点击数:1082
  • 定价:¥48.00元
    本店售价:¥48.00元
    注册用户:¥48.00元
    vip:¥45.60元
    黄金等级:¥43.20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

商品附加资源

内 容 简 介   本书博采众长,吸收了国内外管理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系统地阐述了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本书分为五篇,共十三章,包括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职能与计划,目标与目标管理,决策,组织设计,权力的配置,人员配备,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基础,控制技术和方法等内容。每章正文前有学习要点及目标、关键概念和引导案例,正文中穿插有关案例,章末有本章小结、自测题、案例分析和阅读资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   本书的特色是体例新颖、内容适用、实践性强,可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和其他专业管理学课程教材,亦可供自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阅读。   第3版前言   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管理更是必不可少。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技和管理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两个轮子。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各个层面,管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大,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管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管理学对社会个体,特别是对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管理学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但是它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人们的共识,“管理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使管理学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人们对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为了满足培养管理人才的需要,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管理类专业,然而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统一,其实战性特点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去应用。对社会经历很少的在校学生来说,大多数经典的管理学教材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偏弱。因此,编写一本既注重管理理论又注重管理实践的“实用型”教材就成为时代的需要。《管理学原理》一书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应运而生的。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管理的实践和理论也在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对各类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动态分享于读者,也有义务将管理理论与我国的管理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推动我国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学原理》一书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管理学原理》(第3版)将更贴近管理实践、契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书的再版体现了读者对我们编写工作的关注和认可,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与第2版相比较,第3版仍沿用了第2版的体例安排,保留了“实用、适用、创新”的特点,吸收了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部分章节的内容和自测题作了修订,更新了案例和阅读资料,尤其是遴选了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典型案例,以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觉和紧密地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同时,对原书中出现的不妥之处进行了勘误和修正,使内容和表述更为严谨、规范、科学。   本书分为五篇,共十三章。第一篇管理学基础,包括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和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阐述了学习管理学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可以对管理学有较全面的认识,并明确如何学好这门课程。第二、三、四、五篇分别研究了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管理职能揭示了管理的实质,这四个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第二篇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该篇包括第三章计划职能与计划、第四章目标与目标管理和第五章决策,主要阐述了计划职能的含义和性质,计划的制定和常用的计划方法,目标与目标管理,决策的过程与方法。第三篇组织职能是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保证。该篇包括第六章组织设计、第七章权力的配置和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阐述了组织职能的含义和特点,组织结构的建立,即组织纵向的管理层次和横向的部门划分,这两者构成了组织结构的框架,进而在组织结构中进行职权的配置和人员配备。第四篇领导职能是带领、引导、激励、督促下属同心协力执行组织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该篇包括第九章领导、第十章沟通和第十一章激励,主要阐述了领导的含义和作用,领导者的影响力及其提高途径,介绍了有借鉴意义的西方领导理论,以及实施领导的沟通、激励等重要手段。第五篇控制职能是通过检查实际工作的进展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如果有偏差,再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该篇包括第十二章控制基础和第十三章控制技术和方法,主要阐述了控制的含义和作用,控制的类型、程序和如何有效地实施控制,常见的控制方式和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对本书上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熟练掌握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本书由暴丽艳、林冬辉任主编,褚英敏、臧有良任副主编。各章的编写分工为:哈尔滨商业大学臧有良编写第一、三章,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翟卫东编写第二章,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褚英敏编写第四、十二、十三章,黑龙江财经学院林冬辉编写第五、六、七章,刘勇编写第八章,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暴丽艳编写第九、十一章,郝丽编写第十章。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作者单位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参考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同时,全国各地使用本教材的兄弟院校的同行和读者朋友对我们的修订工作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谨向所有对本书修订工作给予支持和关心的人们以及多年来选用我们教材的院校、读者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       编 者    目 录 第一篇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1 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 2 一、组织概述 2 二、管理的概念 4 三、管理的职能 6 四、管理的环境 8 五、管理的性质 12 第二节 管理者 15 一、管理者的概念 15 二、管理者的类型 15 三、管理者的角色 16 四、管理者的素质 18 第三节 管理学 21 一、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21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23 三、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24 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24 案例分析 26 阅读资料 28 本章小结 32 自测题 33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6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 37 一、中外早期的管理实践和思想 38 二、管理理论的萌芽 38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40 一、科学管理理论 40 二、一般管理理论 44 三、行政组织理论 47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48 一、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48 二、行为科学的发展 50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 51 一、管理过程理论 51 二、社会系统理论 52 三、决策理论 53 四、系统管理理论 53 五、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54 六、管理科学理论 54 七、经验主义理论 54 八、权变理论 55 第五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55 一、战略管理理论 55 二、全面质量管理 57 三、精益管理思想 58 四、企业再造 58 五、学习型组织 59 案例分析 60 阅读资料 62 本章小结 67 自测题 68    第二篇 计 划 职 能 第三章 计划职能与计划 71 第一节 计划职能的概念 72 一、计划职能的含义 72 二、计划职能的性质 72 三、计划的作用 73 第二节 计划的内容、类型和指标 74 一、计划的内容 74 二、计划的类型 76 三、计划的指标 80 第三节 计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81 一、计划编制的原则 81 二、计划编制的程序 82 第四节 常用的计划方法 84 一、综合平衡法 85 二、比例法 85 三、定额法 85 四、滚动计划法 86 五、网络计划技术 87 案例分析 88 阅读资料 92 本章小结 95 自测题 96 第四章 目标与目标管理 99 第一节 目标的性质和分类 100 一、目标的性质 100 二、目标分类 103 第二节 目标管理 105 一、目标管理的由来 105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06 三、目标管理的作用 107 四、目标管理的原则 108 五、目标管理的过程 109 六、目标管理的评价 115 案例分析 117 阅读资料 118 本章小结 119 自测题 120 第五章 决策 123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和特点 124 一、决策的概念 124 二、决策的特点 125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126 一、按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划分 126 二、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 127 三、按决策影响时间的长短划分 128 四、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划分 128 第三节 决策的过程 128 一、明确问题 129 二、确定目标 129 三、收集资料 129 四、拟定备选方案 130 五、评价和选择方案 130 六、决策方案的实施与反馈 130 第四节 决策方法 131 一、定性决策方法 131 二、定量决策方法 136 案例分析 142 阅读资料 143 本章小结 148 自测题 148    第三篇 组 织 职 能 第六章 组织设计 151 第一节 组织职能概述 152 一、组织职能的含义 152 二、组织职能的两类基本特征 152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设计 154 一、组织结构的含义 154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155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55 四、组织结构设计的成果 156 第三节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157 一、管理幅度 157 二、管理层次 160 第四节 部门划分 160 一、划分部门的原则 161 二、划分部门的方法 161 第五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163 一、直线制组织结构 163 二、职能制组织结构 163 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164 四、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165 五、矩阵制组织结构 167 六、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 168 案例分析 169 阅读资料 172 本章小结 175 自测题 176 第七章 权力的配置 178 第一节 职权 178 一、职权的来源 178 二、指挥链 179 三、职权的类型 179 四、职权的矛盾 181 第二节 集权与分权 184 一、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184 二、集权与分权的程度 184 三、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 185 四、集权与分权的均衡 186 第三节 授权 187 一、授权及其必要性 187 二、授权的原则 189 三、授权的过程 190 四、授权的艺术 190 案例分析 191 阅读资料 196 本章小结 198 自测题 199 第八章 人员配备 202 第一节 人员配备概述 203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 203 二、人员配备的重要性 203 三、人员配备的工作程序 204 四、人员配备的原则 205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205 一、选聘标准 206 二、选聘方式 206 三、选聘程序 208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214 一、培训目的 214 二、培训原则 215 三、培训内容 217 四、培训方法 218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221 一、考评目的 221 二、考评内容 222 三、考评方式 223 四、考评方法 224 五、考评程序 227 案例分析 229 阅读资料 230 本章小结 233 自测题 234    第四篇 领 导 职 能 第九章 领导 236 第一节 领导职能的概念 238 一、领导职能的含义 238 二、领导职能的作用 239 第二节 领导者的影响力 242 一、领导者影响力的含义 242 二、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 242 三、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244 第三节 领导理论 246 一、领导特性理论 247 二、领导行为理论 251 三、领导权变理论 254 案例分析 259 阅读资料 260 本章小结 269 自测题 270 第十章 沟通 272 第一节 沟通概述 273 一、沟通的含义 273 二、沟通过程和要素 273 三、沟通的重要性 275 第二节 组织沟通 276 一、正式沟通 277 二、非正式沟通 280 第三节 有效沟通 281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281 二、有效沟通的“7C”准则 284 三、消除沟通障碍的方法 286 案例分析 288 阅读资料 289 本章小结 291 自测题 291 第十一章 激励 295 第一节 激励概述 296 一、激励的含义 296 二、激励的过程 296 三、激励的作用 297 第二节 激励理论 299 一、需要层次论 299 二、双因素理论 302 三、成就需要论 304 四、X理论和Y理论 305 五、期望理论 306 六、公平理论 307 七、强化理论 310 第三节 激励方式 312 一、工作激励 312 二、成果激励 314 三、教育培训激励 315 案例分析 316 阅读资料 317 本章小结 320 自测题 320    第五篇 控 制 职 能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323 第一节 控制职能及作用 324 一、控制与控制系统的概念 324 二、控制与信息 325 三、控制的作用 326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328 一、按控制主体划分 328 二、按控制时间划分 329 三、按控制对象划分 332 第三节 控制的程序 333 一、建立标准 333 二、衡量绩效 338 三、纠正偏差 340 第四节 有效控制的要求 343 一、控制的及时性 344 二、控制应与计划相一致 344 三、控制应与组织结构相一致 345 四、控制标准应客观合理 345 五、控制要突出重点 345 六、控制要有灵活性 346 七、控制要考虑例外情况 347 八、控制要考虑经济性 347 九、控制要能迅速反馈、便于沟通 347 十、控制应有纠正措施 348 案例分析 348 阅读资料 350 本章小结 351 自测题 352 第十三章 控制技术和方法 355 第一节 常见的控制方式 355 一、财务控制 356 二、时间控制 356 三、数量控制和质量控制 356 四、安全控制 358 五、人员行为控制 359 六、信息控制 360 第二节 常用的控制方法 361 一、预算控制法 361 二、统计分析法 366 三、平衡记分卡 368 四、审计法 369 五、甘特图 371 六、等级式控制与分权式控制 373 七、专题分析法 374 八、亲自观察法 374 案例分析 375 阅读资料 377 本章小结 379 自测题 379 参考文献 381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