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登录 注册   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事业部!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管理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

浏览历史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prev next

  • 商品货号:20171201009
  • 所属系列:互联网金融系列丛书
    商品重量:0克
    作者:何平平,车云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978-7-302-48524-7
    出版日期:20171001
    开本:16开
    图书页数:400
    图书装订:平装
    版次:1
    印张:25
    字数:600000
    所属分类:F830.49
  • 上架时间:2017-12-01
    商品点击数:999
  • 定价:¥49.00元
    本店售价:¥49.00元
    注册用户:¥49.00元
    vip:¥46.55元
    黄金等级:¥44.10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

商品附加资源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互联网金融的需要,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出发,对互联网金融从理论到应用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全书共分为10章,前两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格局,这是本书的基础性内容;第39章分别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和互联网证券中的相关具体内容,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10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这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书也可作为研究生以及从事互联网金融研究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在我国发展迅速,倒逼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与转型,开启了金融创新的又一浪潮。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金融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互联网金融教学体系,培养高等学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刻不容缓。基于此,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湖南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的金融研究力量,组织撰写了互联网金融系列教学丛书,希望能够缓解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相比于其他互联网金融教材,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内容翔实具体。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包括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门户以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等,对这些主要业态的内涵特点、运营模式、风险防范、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以及监管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互联网金融概况。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除了理论教学,还配有相关的案例和分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治了学生对于理论教学感到枯燥和茫然的学习心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金融理论,做到学以致用。

  本书由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研发,由湖南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组织撰写,本书由何平平、车云月组织编写。下列老师与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的写作:胡荣才、蒋银乔、刘单、刘诗雨、周春亚、王杨毅彬、张童、刘晶宇、闵耀耀;塔里木大学的蒋志辉和陈晓艳以及湖南工程学院的邓旭霞博士也参与了本书的写作。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感谢。我国互联网金融仍处于探索与发展之中,囿于时间和个人能力,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一些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这些都有待于作者今后倍加努力。

    

 

  编  者  

目录

第1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 1
1.1  互联网金融概念 2
1.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
1.1.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3
1.1.3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素 4
1.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5
1.2.1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传统金融
相同 5
1.2.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
区别 5
1.3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 7
1.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7
1.3.2  蓝海战略理论 8
1.3.3  大数据理论 9
1.3.4  长尾理论 13
1.3.5  金融功能理论 15
1.3.6  普惠金融理论 16
1.4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 17
1.4.1  政策因素:“互联网+金融”
时代 17
1.4.2  技术因素:移动互联网时代 21
1.4.3  需求:中小微企业及个人
投融资 24
1.4.4  供给:居民财富收入增长 26
1.5  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意义 27
1.5.1  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弥补
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 27
1.5.2  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作用,
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 27
1.5.3  满足电子商务需求,扩大社会
消费 28
1.5.4  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资金
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 28
1.5.5  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8
本章作业 28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格局 29
2.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30
2.1.1  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 31
2.1.2  互联网金融居间服务模式 38
2.1.3  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模式 41
2.1.4  互联网金融门户 43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44
2.2.1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44
2.2.2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46
2.2.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47
本章作业 57
第3章  第三方支付 59
3.1  第三方支付概述 60
3.1.1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与分类 60
3.1.2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4
3.1.3  第三方支付运作原理 67
3.1.4  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政策环境 68
3.2  互联网支付 69
3.2.1  互联网支付的定义与特点 69
3.2.2  互联网支付分类(按支付
方式) 71
3.2.3  互联网支付典型平台 72
3.3  移动支付 74
3.3.1  移动支付的定义与特点 74
3.3.2  移动支付的分类 75
3.3.3  移动支付典型平台 79
3.4  银行卡收单 82
3.4.1  银行卡收单市场概述 82
3.4.2  我国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发展
历程 82
3.4.3  银行卡支付渠道 84
3.4.4  银行卡收单市场的主要
参与者 84
3.4.5  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结构
与流程 85
3.4.6  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盈利模式 86
3.4.7  银行卡收单服务模式 87
3.4.8  案例:银联商务 88
3.5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89
3.5.1  预付卡的定义 89
3.5.2  预付卡的分类 89
3.5.3  预付卡的产业链 89
3.5.4  预付卡的收益来源 90
3.6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 91
3.6.1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91
3.6.2  第三方支付风险的防范 93
3.7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 95
3.7.1  第三方支付的整体趋势 95
3.7.2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趋势 96
3.7.3  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 97
3.7.4  银行卡收单的发展趋势 98
3.7.5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发展
趋势 99
本章作业 100
第4章  网络贷款 101
4.1  网络借贷概述 102
4.1.1  网络借贷的内涵 102
4.1.2  网络借贷的分类 102
4.1.3  P2P网络借贷与网络小额
贷款的比较 102
4.1.4  发展网络借贷的意义 104
4.1.5  网络借贷的经营原则 105
4.2  P2P网络借贷 106
4.2.1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 106
4.2.2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 106
4.2.3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 115
4.2.4  P2P网络借贷的负面清单
管理 117
4.2.5  P2P网络借贷对于出借人与
借款人的行为规范 120
4.2.6  P2P网络借贷产业链 121
4.2.7  P2P网络借贷的流程 127
4.2.8  P2P网络借贷资金存管 129
4.2.9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
披露 133
4.3  网络小额贷款 135
4.3.1  网络小额贷款产生的背景 135
4.3.2  网络小额贷款与传统小额
贷款的关系 137
4.3.3  网络小额贷款的发展状况 138
4.3.4  网络小额贷款的政策规范
及实践 139
4.3.5  网络小额贷款的征信管理 143
4.3.6  案例:阿里小额贷款 144
本章作业 153
第5章  众筹融资 155
5.1  众筹的起源与发展 156
5.1.1  众筹的内涵 156
5.1.2  众筹的起源 157
5.1.3  众筹模式分类 157
5.1.4  众筹的发展 159
5.2  股权众筹 161
5.2.1  股权众筹的定义及意义 161
5.2.2  股权众筹的运作模式
及流程 168
5.2.3  股权众筹的募投管退 179
5.3  产品众筹与公益众筹 181
5.3.1  产品众筹 181
5.3.2  公益众筹 189
5.4  众筹融资风险管理 191
5.4.1  众筹融资的风险 191
5.4.2  众筹融资的风险防范 194
本章作业 198
第6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199
6.1  互联网金融门户产生的背景
     与分类 200
6.1.1  互联网金融门户产生背景 200
6.1.2  互联网金融门户分类 200
6.2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02
6.2.1  搜索方便快捷,匹配快速
精准 202
6.2.2  顾客导向战略,注重用户
体验 202
6.2.3  占据网络入口,凸显渠道
价值 202
6.3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对金融业的
     影响 202
6.4  互联网金融门户业务模式 203
6.4.1  P2P网贷类门户 203
6.4.2  信贷类门户 205
6.4.3  保险类门户 206
6.4.4  理财类门户 209
6.4.5  综合类门户 211
6.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15
6.5.1  门户发展渠道化 215
6.5.2  产品类别多元化 215
6.5.3  业务模式多样化 216
6.5.4  营销方式移动化 216
本章作业 216
第7章  互联网银行 217
7.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
     的冲击 218
7.1.1  对商业银行存款理财的
冲击 218
7.1.2  对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功能的
冲击 218
7.1.3  弱化了商业银行的支付
功能 218
7.1.4  弱化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
角色 219
7.1.5  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盈利
模式 220
7.1.6  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
挑战 221
7.2  互联网银行1.0:直销银行 221
7.2.1  互联网银行的历史发展
脉络 221
7.2.2  直销银行的定义与特征 222
7.2.3  直销银行的诞生与发展 224
7.2.4  直销银行与网上银行的
区别 231
7.2.5  直销银行的运营模式 232
7.2.6  国外直销银行典型案例 233
7.2.7  我国直销银行典型案例 236
7.2.8  当前直销银行发展过程中
面临的现实障碍 239
7.2.9  直销银行发展趋势 240
7.3  互联网银行2.0:数字银行 241
7.3.1  数字银行的内涵和特点 241
7.3.2  国外数字银行的典型案例 242
7.3.3  美国、欧盟数字银行的发展
经验 247
7.3.4  我国数字银行的发展 249
7.3.5  互联网银行2.0思考及启示 253
本章作业 254
第8章  互联网保险 255
8.1  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行业的
     影响 256
8.1.1  对保险经营观念的颠覆 256
8.1.2  对行业销售入口的冲击 256
8.1.3  对保险市场边界的扩展 256
8.1.4  对行业服务要求的改变 257
8.1.5  对运营流程革新的挑战 257
8.1.6  对风险定价能力的加强 257
8.2  互联网保险概述 258
8.2.1  互联网保险的定义与内容 258
8.2.2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与优势 259
8.2.3  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种类
与特点 262
8.2.4  互联网保险形态 264
8.2.5  互联网保险的定位 265
8.3  互联网保险产业链 268
8.3.1  消费者 269
8.3.2  渠道入口 270
8.3.3  产品创新 271
8.3.4  产品定价 272
8.3.5  保险公司 272
8.3.6  基础设施 272
8.4  互联网保险发展概况 273
8.4.1  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概况 273
8.4.2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概况 278
8.5  我国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 286
8.5.1  官方网站模式 287
8.5.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289
8.5.3  网络兼业代理模式 291
8.5.4  专业中介代理模式 292
8.5.5  专业互联网保险企业模式 294
8.6  互联网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
     和趋势 296
8.6.1  互联网保险发展面临的
挑战 296
8.6.2  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 298
本章作业 299
第9章  互联网基金与互联网证券 301
9.1  互联网基金 302
9.1.1  互联网基金的内涵 302
9.1.2  互联网基金的特点 303
9.1.3  互联网基金的创新 305
9.1.4  我国互联网基金发展 306
9.1.5  互联网基金的产业链 313
9.1.6  互联网基金的主要销售
模式 319
9.1.7  互联网基金风险管理 326
9.2  互联网证券 329
9.2.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证券行业的
影响 329
9.2.2  互联网证券概述 331
9.2.3  互联网证券的发展 331
9.2.4  我国互联网证券模式 343
9.2.5  互联网证券风险管理 349
9.2.6  我国互联网证券发展趋势 351
本章作业 352
第10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 353
10.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354
10.1.1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金融
 监管准则 354
10.1.2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非有效性
 表现 354
10.2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355
10.2.1  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 355
10.2.2  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 356
10.2.3  互联网金融网络技术和网络
 安全风险 357
10.3  互联网金融的刑法规制 358
10.3.1  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可能
 涉嫌的犯罪 358
10.3.2  利用互联网金融实施违法
 行为可能涉嫌的犯罪 361
10.4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 363
10.4.1  审慎监管 363
10.4.2  行为监管 364
10.4.3  消费者权益保护 364
10.4.4  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 365
10.5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 365
10.5.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混业经营
 模式 365
10.5.2  我国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
 模式 366
10.5.3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
 监管体系的构成 366
10.5.4  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
 机制 367
10.5.5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
 问题 368
10.6  欧美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 373
10.6.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373
10.6.2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378
10.7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的构建 381
10.7.1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对我国的启示 381
10.7.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 382
本章作业 385
主要参考文献 386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