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登录 注册   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事业部!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 > 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 理工类 > 现代交换技术

浏览历史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

prev next

  • 商品货号:2014040130
  • 所属系列:21世纪高等院校应用型规划教材 电子信息专业
    商品重量:0克
    作者:王卓鹏、王保华、逄明祥、王恩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9787302355304
    出版日期:2014.04
    开本:16
    图书装订:平装
    版次:1-1
    印张:25.25
    字数:610千字
  • 上架时间:2014-04-01
    商品点击数:925
  • 定价:¥49.00元
    本店售价:¥49.00元
    注册用户:¥49.00元
    vip:¥46.55元
    黄金等级:¥44.10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

商品附加资源

图书简介:
本书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所需的现代交换技术。主要内容包括SS7信令系统;MAP协议;移动宽带协议;移动智能网;移动分组网;IMS网络、MSC POOL及软交换局、交换局局数据制作等技术。
本书取材新颖、实用,反映了当前现代交换技术的状况和技术的最新发展,且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对内容进行了相关取舍,可以说该书更加强调实用性并试图提供一本所学即可用的书籍。
本书既可作为电子与通信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前    言
  现代生活和工作,离不开信息的相互交换。通信是信息交换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信按照用途和范围,可以分为专网通信和公众通信。
  专网通信是指按照特定目的、特定人群组建的通信网络,如公安通信专网、电力通信专网、铁路通信网。这类通信网,不对普通大众开放,它们因使用目的的差异,其组网结构、网络使用方式都和公众通信网有很大差异,本书不对其进行深入介绍,如果有读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本书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通信理念,帮助其掌握专用通信网。
  公众通信网也即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使用的通信网。这类通信网一般是政府特许经营的,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公众通信网,通过大家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规范,相互连接,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实现全球通信。作为公众通信中发展最快且越来越重要的移动通信网,已实现了移动用户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通信。目前移动通信,也从单纯的语音通话,演进为支持语音通话、多媒体、短信(彩信)、图片、数据等,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已被公认为当前最具前景的技术方向。
  公众通信网又可以分为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两种通信网在功能和设备上存在很大不同,目前移动通信网正逐步取代固定通信网,且两者可以通过IMS融合在一起。本书以移动通信网中UMTS交换为基础,介绍现代交换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移动交换知识,对于非常基础的或者说非常容易获取的知识点,本书限于篇幅不做介绍或只是简单提到,这部分的内容读者可以参考相关参考书或其他相关知识的专题资料。全书分为11章。第1章简单地介绍一般通信概念和基础知识,这部分是后续章节的基础,考虑到篇幅原因,基本上是提纲挈领式的,各关联知识的更加详细的内容,可参见相关参考书或其他相关知识的专题资料。第2章介绍现代通信的基础,SS7信令系统。讲述MTP1/2/3及SCCP、TCAP部分,之所以选择这几部分,是因为移动通信的信令理解、分析是离不开这些知识点的,对于ISUP等常用局间通信信令,考虑到各种参考资料非常多,大家可以非常容易获得并学习,因此在此处没有讨论。第3章介绍MAP协议,它是移动通信的核心网基本协议。第4章介绍智能网,这主要是国内移动智能网使用非常普及,几乎无处不在。第5章介绍移动通信的宽带协议,说明现在通信如何在IP网/ATM网等宽带网络中传递,符合现在通信交换局全IP化的趋势。第6章介绍移动分组网,是移动通信和IP互联网融合的基础,也是未来移动通信最具发展前景的部分。第7章介绍软交换局的一些相关知识,说明语音通话如何实现的。第8章介绍IMS网络知识,第9章介绍MSC POOL。第8、9章主要说明移动核心网络正在发生的一种演进趋势。第10章介绍局数据制作,这是交换局日常工作,主要介绍如何通过数据配置来控制交换局工作。第11章移动终端选网和位置更新,该章节和移动通信比较紧密,在交换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是交换和无线的结合点之一。
  本书和以往交换书籍最大的不同是,对于传统的通信知识不做过多的讲述,基本上是一带而过,而是侧重于目前网络中实际使用的移动交换技术的介绍。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实际交换局维护、优化工作人员的业务参考书籍。书中提供了一些移动交换方面常用协议的较为详细表格,可以作为实际工作的参考工具书使用,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或疑难的问题,在具体章节中都进行了一些深入的讲解,如SCCP等。总之,本书的出版目的,是希望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实用的、可以经常查阅的移动交换知识。
  全书由王卓鹏主持编写,其中第1~4章由王卓鹏编写,第5、6、9、10由广东联通王保华编写,第7、8章由逄明祥编写,第11章由北方工业大学王恩成编写。全书由王卓鹏审核。书中资料出处除了已标明的外,还参考了中兴、华为、爱立信等厂家公开的部分培训学习资料,在此特向相关厂家表示衷心感谢。此外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孙文文、李培霞、黄玲玲及于明舜制作完成了本书的全部插图,在这里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目    录[微软用户1]

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的分类 1
1.2  通信系统模型 5
1.3  信道和香农公式 6
1.3.1  传输信道 6
1.3.2  信道噪声 7
1.3.3  信道带宽 9
1.3.4  香农公式 9
1.4  数字通信 10
1.5  通信网络基础 12
1.5.1  通信网的分类 13
1.5.2  交换的本质 14
1.6  TST交换网络 15
1.6.1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 15
1.6.2  PCM30/32时分多路通信的
基本原理 17
1.6.3  数字交换的T接线器和
S接线器 18
1.6.4  串并转换 22
1.6.5  数字交换网TST 24
1.7  3G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25
思考题 26
第2章  SS7信令 27
2.1.1  SS7信令的体系架构 27
2.1.2  MTP功能级 28
2.1.3  SS7信令消息格式 30
2.2  SCCP协议介绍 32
2.2.1  SCCP产生的背景 32
2.2.2  SCCP的应用特点 34
2.2.3  SCCP提供的网络服务功能 34
2.2.4  SCCP的选路功能 36
2.2.5  SCCP原语结构 37
2.2.6  SCCP消息结构 38
2.2.7  GT翻译 46
2.3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 50
2.3.1  TCAP基本处理过程 52
2.3.2  TCAP异常情况的处理 53
2.3.3  TCAP对话处理过程 54
思考题 55
第3章  MAP协议 56
3.1  采用MAP协议的接口 56
3.2  MAP接口的功能 58
3.3  MAP协议栈 59
3.4  公共MAP业务 61
3.5  MAP消息介绍 62
3.5.1  ASN.1 编码 62
3.5.2  MAP消息结构 63
3.6  MAP支持的操作 65
3.7  MAP信令流程例子 67
3.8  MAP协议版本间功能差异 68
3.9  MAP协议版本间操作码差异 69
思考题 69
第4章  智能网 71
4.1  智能网产生的背景 71
4.2  智能网应用范围 72
4.2.1  智能网标准演进 73
4.2.2  智能网能力集(Capability Set) 73
4.3  智能网体系结构 74
4.3.1  业务交换点SSP 74
4.3.2  业务控制点SCP 75
4.3.3  业务数据点SDP 75
4.3.4  智能外设IP 75
4.3.5  业务管理系统SMS 76
4.3.6  业务生成环境SCE 76
4.4  智能网概念模型 77
4.4.1  业务平面 77
4.4.2  总功能平面 79
4.4.3  分布功能平面 80
4.4.4  物理平面 82
4.5  业务交换点SSP 84
4.6  智能业务的触发——TDP与业务键 90
4.7  GSM移动智能网 90
4.7.1  CAP功能实体 91
4.7.2  接口说明 92
4.7.3  CAP协议在7号信令中的
位置 93
4.7.4  CAMEL用户数据 93
4.8  智能网呼叫举例 94
4.8.1  智能网用户呼叫PSTN用户 94
4.8.2  普通用户呼叫智能网PPS
用户 96
思考题 99
第5章  宽带协议 100
5.1  H.248协议 100
5.1.1  H.248协议概述及功能 102
5.1.2  H.248命令 110
5.1.3  描述符 115
5.1.4  包 121
5.1.5  H.248信令流程 124
5.2  RTP与RTCP协议 129
5.2.1  RTP/RTCP协议层次和封装 129
5.2.2  RTP报文格式及含义 130
5.2.3  RTCP报文含义 132
5.3  MTP3B协议 133
5.4  SCTP协议 137
5.4.1  几个概念 138
5.4.2  SCTP功能 141
5.4.3  SCTP 原语 143
5.4.4  SCTP协议消息 146
5.4.5  SCTP的特点 159
5.4.6  SCTP四次握手及抵抗DoS
攻击的原理 160
5.4.7  SCTP基本信令 161
5.5  SIGTRAN协议 164
5.5.1  几种7号信令适配协议的
比较 164
5.5.2  M3UA代理模式和转接
模式 169
5.5.3  M3UA协议 170
5.5.4  M3UA基本信令流程 187
5.5.5  M3UA需完善的地方 189
5.6  用户面承载协议 190
5.6.1  IPBCP的四个原语消息 192
5.6.2  IPBCP基本操作过程 194
5.6.3  NbUP协议 196
5.7  BICC协议 198
5.7.1  Nc接口 198
5.7.2  BICC协议概述 198
5.7.3  BICC协议栈 206
5.7.4  语音编码协商及TrFO 213
5.7.5  APM消息 215
5.7.6  BICC信令流程 220
思考题 224
第6章  GPRS和UMTS分组网 226
6.1  GPRS概述 226
6.2  电路数据交换和分组数据交换的
比较 226
6.2.1  电路数据交换 226
6.2.2  分组数据交换 227
6.2.3  2G、3G移动数据业务速率 228
6.3  GPRS体系结构图 229
6.3.1  主要网络实体 229
6.3.2  主要网络接口 233
6.4  功能总揽 234
6.4.1  网络接入控制功能 234
6.4.2  分组路由和转发功能 235
6.4.3  移动性管理功能 238
6.4.4  逻辑链路管理功能 238
6.4.5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238
6.4.6  操作维护功能 239
6.4.7  高层功能在各网络实体之间的
分配 239
6.5  PS域用户数据传输平面 240
6.5.1  3G时PS用户面结构 240
6.5.2  2G时PS用户面结构 241
6.6  PS域控制平面 241
6.6.1  PS域控制面结构
(3G WCDMA) 241
6.6.2  PS域控制平面结构
(2G WCDMA) 242
6.6.3  Gn/Gp接口 243
6.6.4  PS域Gr、Gf、Gd接口协议栈
结构 244
6.6.5  PS域Gc接口协议栈结构 244
6.6.6  SGSN与MSC/VLR间的Gs
接口 245
6.7  SGSN软件结构示意图 246
6.8  GGSN软件结构示意图 246
6.9  分组域网元寻址 247
6.10  PS域移动性管理 248
6.10.1  移动性管理(MM)的状态
转换 248
6.10.2  终端PS域附着流程 249
6.10.3  终端发起的分离 250
6.10.4  SGSN发起的分离 251
6.10.5  GGSN发起的分离 252
6.10.6  HLR发起的分离 252
6.11  分组路由和传输 252
6.11.1  PDP状态及转换 252
6.11.2  会话管理 253
6.11.3  静态地址和动态地址 253
6.11.4  PDP上下文的激活规程 254
6.11.5  PDP上下文的修改 255
6.11.6  PDP上下文的去激活 256
6.12  业务流程举例 257
6.12.1  MS发起分组数据业务 258
6.12.2  网络发起分组数据业务 259
6.13  用户数据传输 260
6.13.1  MS向外部数据网发送
数据 260
6.13.2  外部网络向MS发送数据 260
6.14  信息存储 261
6.14.1  HLR签约的用户分组信息 261
6.14.2  SGSN存储的用户分组
信息 262
6.14.3  GGSN存储的用户分组
信息 264
6.14.4  MS存储的分组信息 265
6.14.5  RNC存储的用户分组信息 266
6.14.6  UMTS PS网络与2G GPRS
网络的关系 267
6.15  分组域计费 268
思考题 269
第7章  软交换技术 270
7.1  软交换概念 270
7.2  软交换网络实体介绍 274
7.3  软交换局接口及协议介绍 283
7.4  软交换局硬件介绍 289
7.5  软交换局软件介绍 300
7.6  关于核心网演进的问题 302
思考题 304
第8章  IMS网络 305
8.1  IMS的发展与应用 306
8.1.1  IMS的发展 306
8.1.2  IMS的主要应用 307
8.2  基于IMS的网络融合问题 308
8.3  IMS体系架构 309
8.3.1  IMS媒体层(Media Layer) 309
8.3.2  IMS会话层(IMS Session
Layer) 311
8.3.3  应用和业务层(Application
and Service Layer) 314
8.3.4  IMS接口 317
8.3.5  IMS的互联互通 318
8.3.6  IMS呼叫流程 320
8.3.7  SIP协议 325
8.3.8  SIP流程 334
思考题 339

第9章  MSC Pool 340
9.1  MSC Pool原理 340
9.2  MSC Pool实现原理 345
思考题 353
第10章  局数据制作 354
10.1  交换局本局数据 354
10.2  号码分析 358
10.2.1  号码分析的基本概念 359
10.2.2  号码分析流程 361
10.2.3  路由分析过程 373
10.2.4  一个号码分析的例子 374
思考题 376
第11章  移动终端选网和位置更新 377
11.1  移动终端选网 377
11.1.1  自动网络选择模式 380
11.1.2  手动选择网络模式 382
11.1.3  周期性PLMN搜索 383
11.1.4  存在RAT下的PLMN选择
举例 384
11.1.5  PLMN匹配准则 384
11.1.6  终端对EHPLMN选择的
准则 384
11.1.7  其他影响选网因素 385
11.2  位置更新 387
11.2.1  正常位置更新 388
11.2.2  周期性位置更新 391
11.2.3  IMSI附着位置更新 392
11.2.4  关于位置更新中几个特别
说明 393
思考题 393
参考文献 394
  
  
  
  
  
  
  
  
  
  
  
  
  
  
  [微软用户1]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