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登录 注册   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事业部!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 > 高职高专教材 > 公共基础 > 大学生科技素养读本

浏览历史

大学生科技素养读本

大学生科技素养读本

prev next

  • 商品货号:01132012-7-18-2740
  • 商品重量:0克
    作者:郝春主编
    图书书号/ISBN:9787302271833
    出版日期:2012-01-01
    印张:15.75
    字数:337千字
    开本:16
  • 上架时间:2012-07-18
    商品点击数:760
  • 定价:¥30.00元
    本店售价:¥15.75元
    注册用户:¥15.75元
    vip:¥14.96元
    黄金等级:¥14.18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

商品附加资源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书内容涉及中外科技的发展历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需要掌握的一些科技素养的基础知识。 本书采用史料重现、知识普及、案例分析、文件摘选等方式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力求帮助大学生了解科技活动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才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参考用书,亦可供有志于进行创新实践的广大读者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科技是一种力量 1
第一节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 潮起潮落 1
一、先秦科技与先秦诸子百家 1
二、两汉——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的 形成 3
三、宋元时期——古代科技发展 高潮 4
四、明清——实学和西方科学技术 的引入 7
五、近代史上的中西交汇 10
第二节 工业革命改变着世界 11
一、工业革命简介 11
二、工业革命前后的重要发明 13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3
四、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 (1770—1870年) 15
五、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 (1870—1914年) 17
六、工业革命在世界的传播 20
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1
八、第二次工业革命 27
九、第三次工业革命 27
第三节 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8
一、科技创新前沿领域酝酿革命性 突破,孕育了跨越式发展的 重大机遇 28
二、科技竞争表现出新的特点,科技 活动体制和机制正在发生变革 和转型 29
三、科技进步推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 经济新时代,提高“以科技为 基础”的知识竞争力将成为世界 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30
第四节 未来世界科技展望 32
一、能源领域 32
二、环境保护 33
三、农业种植 33
四、信息技术 33
五、电子商务 33
六、电子技术 34
七、远程教育 34
八、制造行业 34
九、医疗与生物 34
十、智能交通 35
十一、生命技术 35
十二、交通行业 35
十三、空间技术 36
十四、宇宙探测 36
第二章 人类文明与科学技术 37
第一节 科技引领世界 37
一、科技的词源 37
二、科学与技术概述 38
三、科技的分类 38
四、科技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39
五、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39
六、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41
第二节 我国的科技成就 41
一、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41
二、载人潜水器领先世界 43
三、纳米领域屡创佳绩 43
四、超级计算机遥遥领先 44
五、高速铁路发展迅猛 45
六、科技发展的历史意义 45
第三节 发明开启着世界的文明 46
一、发明的特点 46
二、发明的类型 47
三、发明的意义 48
四、发明与专利 49
五、发明的产生 49
六、20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 50
第四节 适当的方法才是走向成功的 捷径 52
一、发明创造方法之集体发明法 53
二、发明创造方法之聚焦发明法 54
三、发明创造方法之创意马拉松法 54
四、发明创造方法之创意沉思法 55
五、发明创造方法之改良法 55
六、发明创造方法之强制联想法 56
七、发明创造方法之形态分析法 56
八、发明创造方法之设问法 57
九、发明创造方法之定量实验法 58
十、发明创造方法之时差利用法 59
第三章 高校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 61
第一节 创新是立国之本与强国之道 61
一、历史的启迪 61
二、时代的特点 65
三、国情与挑战 67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70
第二节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74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74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75
三、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 的途径 76
第三节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 78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 表现 78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 措施 79
第四节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 81
一、创新能力的评价 81
二、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和意义 85
第五节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88
一、目的任务 88
二、实施原则 88
三、计划内容 88
四、计划管理 89
五、学校工作 89
六、学生要求 90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91
第一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91
一、创造性思维 91
二、沟通能力 95
三、管理能力 98
四、应变能力 101
五、口头表达能力 103
六、逻辑思维能力 105
第二节 提高大学生科技素养的 必要性 107
一、我国国民科学素质概况 107
二、科普的重要性 108
三、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况 109
四、学校要加强科普教学 111
五、开展多种业余科普活动 111
第三节 如何从微观中解析学习的 技术 113
一、听——简捷的学习方法 114
二、记忆——与遗忘斗争 115
三、学会反思——能力提升的必由 之路 117
四、掌握考试的窍门 119
第四节 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自学 120
一、图书馆的地位 120
二、图书馆的馆藏分布 120
三、如何利用图书馆自学 121
第五节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 意义 122
一、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解 122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及 评价依据 123
三、科学规范地做好大学生综合 素质培养与评价 124
第五章 向科学家借经验 127
一、蔡伦 127
二、祖冲之 129
三、僧一行 132
四、沈括 133
五、徐光启 135
六、李四光 137
七、邓稼先 139
八、华罗庚 142
九、竺可桢 144
十、袁隆平 145
十一、尼古拉•哥白尼 149
十二、伽利略•伽利雷 152
十三、艾萨克•牛顿 155
十四、迈克尔•法拉第 157
十五、詹姆斯•克拉克• 麦克斯韦 160
十六、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162
十七、玛丽•居里 165
十八、爱迪生 166
十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68
二十、斯蒂芬•威廉•霍金 172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75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 细则 186
附录三 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 规范 209
附录四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226
附录五 科技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技巧 234
参考文献 240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